您好,欢迎访问官网!本公司是生产-聚丙烯酰胺厂家!
13140097958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走深走实

发布时间:2022-10-31 13:44:35    作者:中国环境报  来源:中国环境报  人气:432

  “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是浙江省深化治水工作的创新之举,核心是雨污分流、截污纳管、长效运维,做到排水口“晴天不排水,雨天无污水”。

  “自2018年这项工作全面开展以来,浙江已建成‘污水零直排区’工业园区760个、生活小区11154个、镇(街道)999个,63%的县(市、区)完成建设任务,拉动有效投资600亿元以上。”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厅长郎文荣说。

浙江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走深走实

  得益于“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的持续深入,浙江省的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1年,浙江省地表水省控断面I类—Ⅲ类水质比例达到95.2%,今年上半年这个比例再次提升至95.9%,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连续10年不断提升,涉水环境信访总量大幅下降。

  多管齐下,将“污水零直排”理念拓展到多个领域

  建设“污水零直排区”,污水处理质效是关键。为此,浙江省狠抓建设标准,不仅制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验收规程及实施细则,出台全国首个“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省级地方标准,还从排查、设计施工、评估验收、运行维护等4个方面推动这项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围绕制定的标准规范,浙江省抓管网改造,高标准推进污水管网修复、疏通和建设,综合运用管道闭路电视、潜望镜、声呐等监测手段,排查整改一批老旧破损、错接漏接管网,打通治污“血脉”,提升污水收集效能。同时,实施化工、电镀等园区管网“暗改明、下改上”工程,推行重污染行业企业“污水明管化输送、雨水明渠化改造”。

  修缮织密污水管网,污水收集效能得到提升。因此,提高污水处理能力,消纳增加的污水处理量成了浙江省长效治水必须解决的又一关键问题。锚定这一关键,浙江省加快污水处理厂新建、扩建、提标改造和互联互通,累计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232座、污水管网4.8万公里,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1660万吨,并完成城镇污水处理厂清洁排放技术改造226座,出水指标达到地表水准Ⅳ类标准。

  除了建设优化管网和污水处理厂,浙江省深谙“三分建、七分管”之道,建立定期核查、抽查、督查和评估制度,推动形成标准化运维机制,明确运维任务、落实运维责任,定期开展“回头看”,进一步加强管网和污水处理厂的运维,落实落细“污水零直排区”的长效运维管理。

  此外,浙江省将“污水零直排”这一理念拓展延伸至农田尾水、水产养殖等多个领域。

  在农田尾水治理领域,浙江省因地制宜采用“生态沟渠+”治理模式,累计建成氮磷拦截沟402条,总长453公里,覆盖农田面积28.2万亩,有效破解稻田退水氮磷治理难题。

  在水产养殖治理领域,浙江省通过“禁、限、转、治”措施,以规模场自治、散户连片养殖集中治等形式,实现水产养殖尾水循环再利用或达标排放。

  在船舶污水治理领域,浙江省建立健全船舶污染物闭环管理机制,建成各类储存池(罐)等6221个,配备154艘接收船流动接收,基本实现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全闭环”,油污水“零直排”。

  在医疗污水治理领域,浙江省出台“医疗污水处理十条”,编制技术要点指引,率先推进医疗机构污水处理设施自动化控制和智慧运维,率先完成1400多家医疗机构污水处理专项调查,并同步推进问题整改,医疗污水有效收集和处置率达100%。

  试点先行,以标杆引领带动整体提升

  让先进典型引路,以标杆引领带动整体提升,是浙江省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的重要工作方法。自2018年浙江省率先开展城镇“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以来,通过对一批基础较好地区的重点培育,以点上示范带动面上推进,已有一大批县(市、区)成功探索出了高效管用的治污经验。

  作为全省首个全域建成“污水零直排区”的县(市、区),义乌市的水环境持续向好。成绩的背后是义乌“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的不断探索创新和持续深入推进。

  近年来,义乌市连续开展了九大源头治理,实施了城镇、工业、农村齐头并进的雨污分流改造,实现了管网全覆盖、雨污全分流、面源污染全管控、设施运维全常态、河道水质全达标“5个全”目标。同时,积极做好覆盖全域收集网、畅通污水输送网、布局系统处理网、构建体系运维网、激活水系生态网等方面的工作。

  此外,为解决部分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不足和处理不均等问题,义乌市按照“城乡统筹、流域一体”“相对集中、就近处理”的原则,实行全市域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实现厂厂互连互通、科学调度、削峰填谷,形成一体化、网络化、全覆盖的“九厂一网”污水处理体系,最大限度提升全域污水处理能力。

  除了建设“污水零直排区”县域样板,浙江省还注重培育“污水零直排区”标杆镇(街道)。具体来说,就是以区域排查全面彻底、设计施工规范合理、建设质量扎实可靠、运行维护及时高效为衡量标准,培育打造工作基础扎实、示范引领作用强的标杆镇(街道),挖掘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如今,“污水零直排区”县域、镇域样板在浙江省比比皆是。一批实现雨污管网可视化、环境管理智能化、问题发现精准化的省级重点工业园区也如雨后春笋般在浙江大地不断涌现。

  数字赋能,为“污水零直排区”注入“智慧因子”

  数字化浪潮奔腾而来,也为“污水零直排区”注入“智慧因子”。

  “你看,融合了各类水质监测数据,我们对全省所有断面水质现状有了更加精准的掌握。”浙江省生态环境厅水生态环境处的工作人员一边展示“浙里碧水”应用,一边介绍。这一应用打破了单一的水质目标考核报警机制,根据不同管理对象,建立起多维度的预警规则库,实现预警规则柔性定制、分类推送、智能监督。

  “原来我们是按月通报水质考核结果,现在我们通过预设预警的周期和阈值,能够实现按天预警提醒,预警信息分类分级推送。”这位工作人员说。

  “浙里碧水”应用只是浙江数字赋能深化“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的缩影。近年来,浙江省聚焦水环境智能感知不足、截污纳管监管难等重点难点和问题发现、预测预警、溯源分析等关键环节,开发建设集实时感知、预判研判、闭环整改、督察督办于一体的场景应用,实现全域建设任务动态管理、指挥调度、长效监管。

  如今,一批以数字化改革驱动的智慧治水场景始于浙江、用于浙江。

  在台州市,水质指纹监测溯源技术试点应用,有效破解医化工业园区污染源复杂水质溯源难题,协助生态环保人员更高效锁定排污“元凶”;在嘉兴市,利用在线水力模型技术,打造智慧污水管网数字孪生集成应用,实现管网现状动态感知、决策选择智能辅助、管网运维精准精细;在杭州市萧山区,全区地下污水主管网网络地图绘制完成,对污水量进行测算调配,实现污水处理输送全天候精准适配和高效运转;在衢州市衢江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智慧平台建设运行,实现了全过程数字化监管……

  此外,为更好推进各地、各部门共享数据,浙江城镇“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也在加紧建设之中。这个系统贯穿排查、建设、运维3个关键阶段,建成后将实现实时监管、高效运维、问题溯源、监督检查、综合评价、绩效管理等全过程数字化闭环监管,并通过省、市、县一体推进,多部门融合应用,极大提升“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的数字化管理水平。

  “下一步,浙江省将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五水共治’新‘三五七’目标,深化‘污水零直排区’建设,进一步提质增效、提档升级、提标扩面,全力推进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持续提升良好水生态环境普惠度,为全国治水大局贡献浙江力量。”浙江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说。


本文链接: //m.lindalemus.com/new/334.html

更多絮凝剂产品和知识互动,请关注官方百家号:" 盛福莱环保 "。

推荐资讯

1314009795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