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4287-2012是我国针对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由环境保护部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该标准替代了1992年版标准,对纺织染整企业的废水排放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是我国纺织行业污染防治的重要技术规范。
适用范围
标准适用于现有和新建纺织染整企业的水污染物排放管理,涵盖棉、毛、麻、丝、化纤等各类纺织品的染整加工过程。根据企业建设时间,将污染源分为现有企业和新建企业两类,分别执行不同的排放限值要求。
主要技术内容
标准规定了纺织染整工业废水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监测要求和实施监督等内容。核心控制指标包括化学需氧量(COD)、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悬浮物(SS)、色度、氨氮、总氮、总磷等12项污染物指标。根据企业排水去向不同,分为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两类标准限值。
排放限值特点
2012版标准较旧版大幅加严了污染物排放限值。直接排放的COD限值从100mg/L降至80mg/L,BOD5从25mg/L降至20mg/L。新增了总氮(15mg/L)、总磷(0.5mg/L)等控制指标。特别对含重金属的染整废水提出了专门限值要求,如六价铬不得超过0.2mg/L。
监测要求
标准规定了采样频次、监测分析方法等具体要求。企业应按月进行自行监测,环保部门开展监督性监测。对流量、pH值等指标要求实时监控,COD、BOD5等关键指标要求每季度至少监测一次。所有监测数据应保存至少三年。
标准实施意义
该标准的实施推动了纺织染整行业的技术升级和污染治理。通过提高排放要求,促使企业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和高效废水处理技术。据生态环境部统计,标准实施后纺织行业废水COD排放量下降了约30%,有效改善了水环境质量。
行业影响分析
标准实施初期对中小企业造成较大压力,部分企业因无法达标而关停或转型。但长远看促进了行业整合和技术进步,推动了一批先进处理技术的应用,如膜生物反应器(MBR)、高级氧化等。同时也带动了环保服务业的发展。
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预计未来标准还将进一步加严。特别是在特征污染物控制、有毒有害物质限值等方面可能提出新要求。企业应提前布局深度处理技术,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以适应更严格的环保监管。